雪亮工程








2017年6月
目 录

第 一 章 概述        

1.1 应用背景        

1.2 总体目标        

1.3 设计原则        

1.4 设计依据        

第 二 章 需求分析        

2.1 政策分析        

2.2 业务需求        

2.2.1 治安防控管理        

2.2.2 人口服务管理        

2.2.3 信息宣传管理        

2.2.4 矛盾纠纷管理        

2.2.5 公众参与管理        

2.3 系统需求        

2.3.1 人员管控        

2.3.2 车辆管控        

2.3.3 出入口管控        

2.3.4 虚拟身份管理        

2.3.5 紧急求助        

2.3.6 信息共享发布        

2.4 解决思路        

2.4.1 建设“规模合理、层次清晰”的三级综治中心        

2.4.2 构建“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户”四级联网        

2.4.3 打造十大子系统、数据集中管理        

2.4.4 一键告警处理、应急指挥网格化        

2.4.5 提供发布系统接口、建立项目长效运行机制        

第 三 章 总体设计        

3.1 设计理念        

3.2 系统总体设计        

3.2.1 拓扑架构        

3.2.2 逻辑架构        

3.2.3 集成架构        

3.3 方案优势特点        

3.3.1 创新治理机制,推进平安建设        

3.3.2 整合多维数据,促进信息共享        

3.3.3 建立一人一档,加强人口管理        

3.3.4 建立一屋一档,完善出租管理        

3.3.5 采集全面信息,分析行为轨迹        

第 四 章 智慧前端设计        

4.1 前端子系统建设        

4.1.1 布建思路        

4.1.2 视频监控子系统        

4.1.3 人员出入口子系统        

4.1.4 车辆出入口子系统        

4.1.5 人脸抓拍子系统        

4.1.6 车辆抓拍子系统        

4.1.7 信息卡口子系统        

4.1.8 报警联防子系统        

4.1.9 移动巡防子系统        

4.1.10 信息发布子系统        

4.2 典型场景布建        

4.2.1 村(社区)出入口        

4.2.2 重点场所及周边        

4.2.3 公共区域        

4.2.4 村(社区)道路        

4.2.5 矛盾纠纷调处室        

4.2.6 村(社区)综治服务大厅        

第 五 章 传输网络设计        

5.1 网络系统概述        

5.1.1 基本要求        

5.1.2 网络带宽需求        

5.1.3 网络质量要求        

5.2 网络结构设计        

5.2.1 核心层        

5.2.2 汇聚层        

5.2.3 接入层        

5.3 网络接入技术        

5.3.1 专线接入        

5.3.2 无线移动网络接入        

第 六 章 视图存储设计        

6.1 需求概述        

6.2 系统架构        

6.3 存储容量计算        

6.3.1 视频图像存储容量计算        

6.3.2 图片存储容量计算        

第 七 章 综治中心设计        

7.1 系统概述        

7.2 整体架构设计        

7.3 区县级综治中心建设        

7.3.1 架构设计        

7.3.2 布局设计        

7.3.3 部署设计        

7.4 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        

7.4.1 架构设计        

7.4.2 布局设计        

7.4.3 部署设计        

7.5 村(社区)综治中心建设        

7.5.1 架构设计        

7.5.2 部署设计        

第 八 章 平台设计        

8.1 平台概述        

8.2 架构设计        

8.3 功能设计        

8.3.1 基层业务管理        

8.3.2 视频监控管理        

8.3.3 视频运维管理        

8.3.4 电子地图管理        

8.3.5 出入口管理        

8.3.6 卡口管理        

8.3.7 档案管理        

第 九 章 典型业务应用        

9.1 人员管理        

9.1.1 流动人员管理        

9.1.2 重点人员管理        

9.1.3 特殊人群服务        

9.2 房屋管理        

9.2.1 一屋一档        

9.2.2 房屋出租管理        

第 十 章 典型建设模式        

10.1 雪亮工程模式        

10.1.1 建设概述        

10.1.2 架构设计        

10.1.3 优势特点        

10.2 平安社区模式        

10.2.1 建设概述        

10.2.2 架构设计        

10.2.3 优势特点        

第 十一 章 安全设计        

11.1 网络传输与接入安全        

11.1.1 中心局域网网络安全        

11.1.2 视频专网接入安全        

11.2 系统数据安全        

11.3 应用安全        

11.3.1 用户身份认证        

11.3.2 访问权限控制        

11.3.3 用户权限管理        

11.4 行为审计措施        

11.5 故障抢修机制        



第 一 章       概述

一.1       应用背景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人口居住集中化、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基层治安方面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逐步增多,新的形势对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推进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国家下发了多个政策文件指导平安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在做好治安防控的同时服务好人民群众。中央综治办等九部委印发《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突显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在治安防范、社会管理、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对于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创建平安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规定了区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要求,为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标准化依据。

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围绕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业务需求和国家政策文件要求,以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重点、信息化为支撑、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三级综治中心为平台,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积极构建网上网下联动工作体系,以信息化助推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现代化

一.2       总体目标

本方案以“安全、治理、惠民”为建设目标。依据相关政策《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技术规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从“治安防控”、“社会管理”、“服务民生”三个维度出发,开展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人员车辆卡口、信息卡口、移动巡防、报警联防等建设,实现对重点公共区域及重点行业的网格化管理,构建一整套基层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出发,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借助移动应用、物联感知等高新技术,使用“一人一档”、“一屋一档”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更精细的社会治理。坚持以人为本,依托移动应用、信息发布技术和矛盾纠纷调解、特殊人群关怀,逐步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提供更便捷的惠民服务。最后整合各类视频和非视频类信息资源,建立跨区域共享服务平台,拓展政府、民众对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的综合应用,形成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

一.3       设计原则

整体系统构建时充分结合基层内外部应用环境,以经济、实用、先进、可靠为建设原则。

1)                      经济性

采用性价比比较好的产品,既能满足基层管理的实际需求,又能减少前期建设的投入成本。同时,在系统运维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基层管理人员技术功底薄弱等因素,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方便系统的后期使用与维护,降低系统综合费用开销。

2)                      实用性

始终把基层治安综合治理需求放在首位,力争做到足够灵活好用,坚持选择用户体验度好的系列产品,结合基层治安多种应用场景,进行模块化设计封装,充分利用视频与非视频信息资源,持续提升基层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3)                      先进性

基于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及地方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采用业界标准的通信协议,从软件底层架构上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先进性,全面兼容国内外主流厂商的设备。

4)                      可靠性

硬件的选型和软件的成熟能力检测都达到行业标准规格,充分保证系统7*24小时不间断持续运行。同时,系统具备严密的安全管理机制,确保设备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和信息安全。

一.4       设计依据

系统的建设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相关研究成果等进行规划设计,具体如下:

1)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十三五”规划方案》

2)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3)                      《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

4)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2016

5)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GB/T33200-2016)

6)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GB/T 31000—2015)

7)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GA/T669-2008)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行业标准》(GA70-94)

9)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10)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11)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GA 216.1-1999)

12)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4943-2001)

13)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14)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21741-2008)

15)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

1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17)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18)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 (GB/T 31000—2015)

19)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20)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21)                      《小区、出租屋视频门禁信息联网技术规范(试行)》

22)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T394-2002)

第 二 章       需求分析

二.1       政策分析

随着党和政府对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认可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尤其近年内,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相关国家部委针对深化推动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后密集下发了一系列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加顺应群众意愿的重大部署具有强的指导意义。

2016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GB/T33200-2016)。规定了省、市、县、乡镇、村五级综治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要求,为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标准化依据。

2015年两办下发的《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治安防控网建设,提高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密度和建设质量,逐步实现城乡视频监控一体化,提高系统互联、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程度。运用新技术,创新社会治安防控手段,打造有机融合的示范工程。”,加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全覆盖,深化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社区(驻村)警务室建设。同时加强基层服刑人员、扬言报复社会人员、易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

2015年5月,九部委的《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进城乡社区、住宅小区、地下管廊在新建、改建、扩建过程中开展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已建成的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织密视频监控网络的要求。

二.2       业务需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心在强化基层、夯实基础。基层治安综合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当前基层存在各种矛盾和挑战,总得来说可概括为:一是人口管理难。人口流动性加强、特殊人群增多、城乡二元户籍体制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传统的人口管理模式亟待重构。二是车辆管理难。交通工具已逐步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各类车辆的数量快速增长,如何管理好车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三是矛盾化解难。社会利益结构快速分化,新的利益群体、利益阶层不断出现,新老矛盾交织,各种利益诉求难满足。四是安全防控难。治安形势严峻、刑事犯罪高位徘徊,安全生产问题突出、事故多发,恐怖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压力大。

为解决和应对上述矛盾与挑战,应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在治安防控、人口服务、信息宣传、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的综合管理水平。

二.2.1       治安防控管理

借助安防和信息化技术来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治安防控体系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创建。实现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剧毒危险物品放射性物品的有效管理和整治,加大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包括网吧、娱乐服务场所及特种行业的的监督管理。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道路(特别是夜间)上机非人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

二.2.2       人口服务管理

开展流动暂住人口的管理工作,做到管理、教育、服务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保护流动暂住人口的合法权益。同时坚持开展困难家庭子女就业帮扶活动”,落实贫困家庭子女、无业闲散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子女的结对关爱和流浪儿童救助工作。

二.2.3       信息宣传管理

借助户外发布屏、WEB网页、移动APP、短信等发布便民服务、违法犯罪/火隐患信息,达到预防犯罪和禁毒常识宣传教育效果,促进安全教育乡镇、进社区、进家庭。

二.2.4       矛盾纠纷管理

建立和完善排查、调解、处理于一体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实现“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坚持排查在先,发现问题在先,在落实定期排查的基础上,加强经常性、随机性排查,做到妥善处理和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制止事态发生、蔓延和扩大,实现处置的最佳效果。

二.2.5       公众参与管理

需要组织公众参与基层治安综合治理,逐步消除社会管理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完善基层治安综合管理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手段(视频监控、手机APP、机顶盒等)将身边的各种违规、违法、犯罪等安全隐患发送给公安机关或综治办

二.3       系统需求

二.3.1       人员管控

做好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动态管理人员身份、居住地址、社会关系、实时位置等信息。

Ø                      人户关联,业主与房屋信息关联、租客与房屋信息关联、业主与租客信息关联实现以人查住处落脚点。

Ø                      采集城中村、村居、社区、旅馆等区域内(流动人口的身份证、照片、工作、社会关系等基本信息。

Ø                      在医院、学校、娱乐场所、沿街商铺、农贸市场等重点位置部署高清视频监控采集人脸以及其他属性特征,巡防人员对可疑人员进行人证合一验证并联网确认身份。

Ø                      在医院、学校、娱乐场所、沿街商铺等地点通过视频监控智能分析及时提醒人员聚集、打架斗殴等异常情况。

Ø                      巡防人员、执法人员现场位置信息采集、现场视频画面采集、监控是否偏离规定路线巡视。

二.3.2       车辆管控

做好车辆信息管理工作,实时动态获取车辆轨迹,保障车辆安全。

Ø                      重点路段交叉口、村(社区)出入口、重点场所路口通过卡口抓拍,采集过往车辆信息,实现车过留痕、事后能查询取证、获取车辆轨迹。

Ø                      电动车加装RFID和GPS作为身份识别,实现防盗、人车关联、被盗电动车归还。

二.3.3       出入口管控

出入口管控分为:人员出入口和车辆出入口两类管控。

Ø                      对进出小区车辆进行管理,如车牌抓拍、远近距离读卡识别、进出时间、道闸联动,临时进出车辆和业主(常住)车辆区分。

Ø                      人员通道管理,刷卡或身份证验证通过后才能进入、访客由人工处理,同时抓拍人脸、获取虚拟身份信息做到“合法顺畅出入、非法有效阻止”。

二.3.4       虚拟身份管理

在重点场所和公共区域采集通过WiFi上网的设备信息和虚拟身份。

Ø                      医院、学校、娱乐场所、重点路段交叉口、小区出入口等重要场所地点采集虚拟身份(MAC地址、手机号、微信号等)与现场人员图像相结合,确定人员真实身份。

Ø                      虚拟身份和人员真实身份、现场图像、车辆信息相关联。

二.3.5       紧急求助

在村(社区)的公共区域和沿街商铺安装一键报警设备,通过有线或者3G/4G无线传输方式与管理中心进行通信,实现视频和语言对讲

二.3.6       信息共享发布

重要信息及时发布传播,群众查看周边的公共安全视频。

Ø                      警情通报和防范宣传将群众身边发生的案件作为宣传题材

Ø                      消防工作宣传教育、消防指导等信息发布。

Ø                      村(社区配套服务信息、文化宣传发布

Ø                      公共区域视频点播访问(通过手机APP、WEB页面、机顶盒)

二.4       解决思路

针对基层环境复杂,人流车流密集、矛盾纠纷突发情况,以高起点、高效率为原则,依托“一人一档、一屋一档”管理手段,做到治安防控到位、信息掌握到位、便民服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通过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车辆卡口系统、出入口系统、信息卡口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建立起人防部署到位、物防设施完善、技术手段先进、应急处置高效的集安全治理惠民于一体的基层治安防控体系,对各类事件做到预知、预判、预防、预警和有效处置,切实加强基层的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同时按要求进行数据对接,解决基层信息采集单一、无法实时与上级部门共享数据等问题,将视频监控系统与多维数据相融合有效管理人员信息、房屋信息、车辆信息报警联动、内部停车实现村(社区 “人、房、车、事件的管理立体化、可视化和可控化

二.4.1       建设“规模合理、层次清晰”的三级综治中心

区县、乡镇(街道)、(社区建立综治中心,纵向能推动各层级综治中心运转规范、衔接有序、指挥高效,横向能推动促进综治中心与本地区各相关部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协调一致。

二.4.2       构建“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户”四级联网

基于四级联网架构设计,四级架构中的任意一级可访问授权的各类数据资源,同时平台对四级架构下的用户进行权限分配,用户可对管辖范围内的资源进行相关操作。

二.4.3       打造十大子系统、数据集中管理

基于统一管理平台,以科学布点布建理论为支撑,打造并集成人员出入口子系统、车辆出入口子系统、人脸抓拍子系统、车辆抓拍子系统、智能门禁子系统、信息卡口子系统、移动巡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报警联防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实现数据的统一汇聚、统一管理

二.4.4       一键告警处理、应急指挥网格化

发现可疑情况时、可在智能机顶盒或手机APP上直接进行一键报警,报警信息上传到村(社区)综治服务中心、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区县综治中心,由村(社区)综治服务中心首先进行响应,乡镇(街道)以及区县的综治中心也能实时了解问题处理进度,对于需要协调其它资源处理的,可由村综治中心逐级向上反馈。

二.4.5       提供发布系统接口、建立项目长效运行机制

数据开放(Open Data)也是一个城市真正进入智慧阶段的重要特征。但基层治安综合治理整体信息化系统具有建设内容多、运行周期长的特点,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在系统、项目的建设实施中,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平台、门户的建设,推动移动APP、电脑客户端开发,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管理运维模式,引入社会资金,培育新的信息消费点。

第 三 章       总体设计

三.1       设计理念

基于“一网一库一平台,创新综合治理新模式”的构建理念,通过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平台形成以视频全面监控为主,可视化展现手段为辅,实现基层“人、房、车、事件等管理

一网:建设以综治网格为载体,融合人口管理、房屋管理、车辆管理、公共便民服务等业务规划,让原本分散封闭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达到多业务融合、流程优化、队伍整合的目的,避免出现“信息孤岛”,有效减轻用户负担、提高管理服务效率,体现“一网”融合性价值。

一库:按照数据规范建设数据库系统,包括区域内人、物、房、事、单位、楼宇等静态和动态信息,使这些数据既能汇总融合又能分类提取,体现“一库”规范化价值。

一平台: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平台集成视频监控子系统、门禁子系统、人员车辆出入口系统、人员车辆抓拍系统、报警管理系统等多个业务子系统将多项管理应用(人口管理、房屋管理、车辆管理、便民宣传、矛盾纠纷调处、研判分析等)统一集中到一个平台上便捷完成。体现“一平台”集约化价值。

三.2       系统总体设计

三.2.1       拓扑架构

D:\海康工作\【吴裕乐】\02-方案设计\04-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设计稿\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V1.0校审批注稿\1.系统拓扑架构示意图.png

图1.                      系统拓扑架构示意图

系统拓扑架构分为前端与中心管理端。

前端子系统主要将基层视频信息、人员信息、车辆信息、刷卡信息等业务数据资源进行充分采集,并汇聚至中心管理端,前端系统主要包括人员出入口子系统、车辆出入口子系统、智能门禁子系统、人脸抓拍子系统、车辆抓拍子系统、信息卡口子系统、移动巡防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报警联防子系统和信息发布子系统

中心管理设计为综治中心,即区县综治中心、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村(社区)综治服务中心。村(社区)综治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信息采集、发卡授权、矛盾纠纷调解区县、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进行全辖区内信息数据的大汇集,并实现全辖区范围内的数据融合应用,同时依据需要数据同步至上级平台

三.2.2       逻辑架构

D:\海康工作\【吴裕乐】\02-方案设计\04-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设计稿\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V1.0校审批注稿\2.系统逻辑架构示意图.png

图2.                      逻辑架构示意图

系统逻辑架构自下而上分为5层,依次为:设备场景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用户层。

Ø                      设备场景

包含所有前端设备,采集前端视频、门禁、报警以及出入口车辆、人员、房屋等信息,为上层平台提供各类感知数据资源。

Ø                      网络层

传输网络层按照系统承载网络的不同,可分为互联网或VPN专网两种类型,实际项目可根据需要选择。

Ø                      数据层

通过网络上传的数据,在此处进行分类存储,构建包括人员信息库、房屋信息库、车辆信息库、视频资料库、门禁信息库、出入信息库、物联感知信息库、报警信息库、便民信息库等分类专题数据库。

Ø                      应用层

面向用户提供各类业务应用功能,包括人口管理(一人一档)应用、房屋管理(一屋一档)应用、车辆管理应用、重点区域管理应用、便民宣传应用、群防群治应用、矛盾纠纷调处应用、研判分析应用等功能。

Ø                      用户层

面向综治等管理部门提供基于可视化综合管理应用界面。

三.2.3       集成架构

D:\海康工作\【吴裕乐】\02-方案设计\04-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设计稿\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V1.0校审批注稿\3.系统集成架构示意图.png

图3.                      系统集成示意图

本系统基于“高内聚、松耦合”的原则和顶层模块化的思想而设计,以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平台为核心,通过集成接口接入人员出入口子系统、车辆出入口子系统、智能门禁子系统、人脸抓拍子系统、车辆抓拍子系统、信息卡口子系统、移动巡防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报警联防子系统和信息发布子系统,实现数据的统一汇聚、管理,为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同时上级平台进行对接,推送基层视频数据和基层业务数据视频监控方面按照国标方式推送或分发视频流,供上级平台调看使用;基层业务数据按照规范化数据接口对外开放,供上级平台综治信息系统调用呈现。

三.3       方案优势特点

三.3.1       创新机制推进平安建设

打造基层治安创新治理突破口,通过建设视频监控、人脸卡口、车辆卡口、智能门禁等系统编织基层立体化防控网络,基层平安建设进入信息化、智能化、移动化时代。

三.3.2       整合多维数据,促进信息共享

基于视频监控,充分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分析等新技术,根据需要逐步丰富接入数据类型,为基层治安综合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服务。促进视频信息、人员信息、车辆信息、房屋信息、出入信息、报警信息的“整合”、“交换”、“共享”

三.3.3       建立一人一档,加强人口管理

采取“一人一档”精细化管理,详细记录人员基本信息、拥有车辆信息、人员车辆出入记录、过车记录、人员居住信息,形成人员信息库。海量人口数据汇聚后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人口动态管理做到按姓名、身份证号码、境内外人员、性别、民族、手机号码等条件进行查询。

三.3.4       建立一屋一档,完善出租管理

通过一屋一档管理模式,统计辖区房屋信息(包括房屋编码、房屋名称、组织机构、房屋性质(自住/出租)、房屋地址、所属警务区、关联门禁点等),关联房东信息、租客信息等。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出租屋决策分析。

三.3.5       采集全面信息,分析行为轨迹

传统的身份证信息采集加上人脸采集和虚拟身份采集,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大对社会治安要素的智能化感知力度以实现人员信息全方位采集,真正做到“行知去向、动知轨迹”,拒绝任何信息的遗漏。同时与上级平台对接,方便管理部门进行实时监控和布控比对。

第 四 章       智慧前端设计

四.1       前端子系统建设

四.1.1       布建思路

根据基层“人多、车密、房屋连片、路况复杂特点,提出封圈、控格、守点、联户的设计思路,首先将一个区县进行虚拟封闭,再进一步分格(乡镇街道、村社区)管理,对重点区域、重要场所进行点管控,最后入户联防、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基层治安综合治理

封圈:为了实现治理范围区域化,将进出区县(或乡镇的高速公路、国、道,城市干道等进行管控,区县(或乡镇的外围周界形成一个封闭的视频防控圈。周界的范围不完全局限于各区域边界,一般是在各区块接壤处的主干道路出入口,十字路口、丁字路口、支路路口等场所,部署高清监控、车辆抓拍系统。


图4.                      封圈示意图

:为了缩小监控范围,依托辖区内主要道路,结合不同区块的管理定位,进行防控单元格划分,即分建设,形成内部一个个独立的视频防控网格,实现由大到小【即由】的分布式管控,一般在各单元格接壤处的主要道路出入口,十字路口、丁字路口、支路路口等场所部署高清监控、车辆抓拍,缩小对人员及车辆的管控与追踪范围。


图5.                      “控格”示意图

:是指采用视频与非视频(门禁、道闸等)的技术手段,对村(社区)内重要部位进行点对点的管控,实现由的监控,采集人、车的落脚点信息。一般在医院、学校等场所人员出入口安装人脸抓拍机,实现对人员布控在停车场、小区车辆出入口等场所安装车辆道闸系统,实现对进出车辆的信息采集、管控;在村(社区)人员通道安装人员通道系统,实现对进出流动人员信息的采集、管控;在村(社区)内单元门门口安装门禁系统,实现对进出房屋的人员信息采集、管控;在广场、服务中心等场所安装报警系统,实现紧急一键报警;在村(社区)内重点人员经常出入场所部署信息卡口,实现对人员信息的采集、管理。


图6.                      “守示意图

联户是指采用机顶盒、云监控、物联感知、无线传输等技术,24小时全天候保障周边和家庭安全。在家时通过机顶盒查看公共安全视频、关注周边异常情况,外出可随时查看家里老人小孩的实时视频画面、接受紧急报警信息

img4

图7.                      “联户”示意图

按照上述封圈、控格、守点、联户的设计思路,通过建设视频监控子系统、人脸抓拍子系统、车辆抓拍子系统、出入口子系统、单元门门禁子系统、信息卡口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报警联防子系统和移动巡子系统几大前端子系统,构建立体化、智能、围合基础信息采集体系,编织出一张基层治安防控网络,确保对所有村(社区)出入人员、车辆等各种基层治安综合治理要素做到来有影、行有踪、去有迹”。

四.1.2       视频监控子系统

四.1.2.1       系统概述

视频监控子系统是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前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乡镇(街道)的各个角落,作为眼睛守卫着基层平安,其区域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Ø                      重点场所及周边:包括学校、医院娱乐场所等,在这些重点单位门口或者周界布设枪型摄像机、球型摄像机,根据现场光照情况,选择带红外功能或者非红外功能的摄像机;

Ø                      公共区域:在一些人口密集或者案件高发的公共场所如公园、广场、大型购物超市等,监控范围大的地方建议选用高清球机,可以监控更大范围的目标场景;

Ø                      矛盾纠纷调处室枪型/半球摄像机录制调处现场的画面及声音、存档留用,球型摄像机用于远程实时了解调处过程(或者远程视频会议调解)

Ø                      村(社区)综治服务中心摄像机录制服务中心现场的画面及声音、存档留用

Ø                      道路交叉口及路段:在十字路口、三叉路口、丁字路口或者重要的路段等布设高清枪型摄像机,对于较大的路口也可布设高清球型摄像机,记录过往的机动车、非机动车、人;

Ø                      村(社区)出入口:在村(社区)出入口,安装高清枪型摄像机,实现对村(社区)出入人员、车辆的24小时全天候监控覆盖,全面记录所有通行人员和车辆。

Ø                      楼道单元门:安装门禁视频系统,刷卡联动视频,全面记录所有进出人员,有效管控出入人员。

Ø                      其他:一些桥梁、隧道等也是路面监控系统的范畴,需要实时进行监控。

四.1.2.2       架构设计

D:\海康工作\【吴裕乐】\02-方案设计\04-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设计稿\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V1.0评审稿\png\视频监控系统架构示意图.png

图8.                      视频监控系统架构示意图

四.1.2.3       部署设计

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前端基础配套设备如:防雷器、设备箱、视频传输设备和线缆。

网络摄像机前端部署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D:\海康工作\【吴裕乐】\02-方案设计\04-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设计稿\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V1.0初稿\png\前端部署架构示意图.png

图9.                      前端部署架构示意图

四.1.3       人员出入口子系统

四.1.3.1       系统概述

通过人员闸机设备来管理进出村(社区)的人员,所有进出人员均需刷卡认证后方可通行,同时可按需要进行人脸抓拍记录外部来访人员则需由管理人员进行登记确认后发放临时通行卡,可通过人员闸机进入

四.1.3.2       架构设计

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人行通道部分,如只有人员通行,则可以采用三辊闸机或摆闸;如有非机动车道,则不能使用三辊闸,因三辊闸的横杆会阻碍非机动车通行。

人员出入口子系统由IC卡、感应读卡器、人员通道闸机、控制器、出入口管理软件及系统工作站等组成。设计选用网络型通道控制主机,控制器采用TCP/IP通讯方式与上级管理层通讯,支持联机或脱机独立运行,并可联动附近摄像机进行抓拍存储,人员出入口子系统接入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平台可实现设备资源、人员权限与配置的统一管理。

人员出入口子系统架构示意如下图:

D:\海康工作\【吴裕乐】\02-方案设计\04-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设计稿\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V1.0评审稿\png\人员出入口系统架构示意图.png

图10.                      人员出入系统架构示意图

人员身份识别卡:通过随身携带的出入口控制卡(或身份证)实现对出入人员的身份识别。

识别控制终端:识别终端由感应读卡器、通道控制主机、人员通道闸机等设备组成,主要应用于人员出入检测。当携带识别卡的人员经过识别区域时,由识别终端进行读卡识别,系统自动识别人员的身份并判断其出入权限,权限合法方可放行出入。

图像抓拍系统:主要用于人员出入时的图像抓拍,当持卡者刷卡经过通道时,系统自动抓拍该人员的进出图像,并自动存档,便于日后检查核对。同时还可对其他外部人员产生威慑影响,由此使外来人员不敢随意闯入。

0222出入口控制示意图

图11.                      闸机视频联动示意图

管理工作站和数据库:管理工作站和数据库主要用于对出入口控制操作进行记录,供出入口控制管理人员进行数据查询和管理。在出入口保安室内设置系统工作站,在管理中心设置系统服务器。

四.1.3.3       部署设计

Ø                      现场布局:

D:\海康工作\【吴裕乐】\02-方案设计\04-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设计稿\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V1.0初稿\png\人员出入口布局示意图布局.png

图12.                      人员出入口混行车道布局示意图

四.1.3.4       功能设计

1)                      人员管控

具有识别业主IC卡、身份证、指纹、二维码等多种授权方式,阻止非授权人员进入的同时方便业主进出。同时也能统计人员出入数量。

2)                      紧急逃生

万一发生紧急情况如火灾等,人员通道具有自动打开放行功能,不会阻碍人员的紧急疏散。

3)                      智能联动

对每个进出人员都可以进行人员图像抓拍,以便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可以随时调取事件记录进行查询。

四.1.4       车辆出入口子系统

四.1.4.1       系统概述

车辆出入口主要管控通行车辆的进出记录过车信息形成车辆进出行驶轨迹,后续的管理提供详实数据记录

四.1.4.2       架构设计

D:\海康工作\【吴裕乐】\02-方案设计\04-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设计稿\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V1.0评审稿\png\车辆出入口示意图.png

图13.                      车辆出入口系统架构示意图

前端子系统负责前端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存储与上传控制车辆进出主要是由电动挡车器模块、车辆识别模块等相关模块组件完成

网络传输子系统负责完成数据、图片、视频的传输与交换。主要由交换机、光纤收发器、接入层交换机以及核心交换机组成。

后端平台管理子系统:平台完成数据信息的接入、比对、记录、分析与共享。

四.1.4.3       部署设计

Ø                      现场布局:

D:\海康工作\【吴裕乐】\02-方案设计\04-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设计稿\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V1.0初稿\png\人员、车辆出入口布局示意图布局.png

图14.                      车辆出入口布局示意图

四.1.4.4       功能设计

1)                      车辆管控

自动抓拍并区分“固定车”,“临时车”,“布控车”三种车辆类型,实现车辆区分管理。

2)                      电动挡车器软件控制

客户端能够远程控制电动挡车器启闭,方便操作人员管理和特殊需要。

3)                      图片/视频预览

过车图片和信息实时显示,视频实时预览,进出车辆自动匹配,图片预览按车道轮询。

4)                      LED屏显示

控制主机包含语音提示系统、信息显示屏,车辆驶入、驶出可以根据实际项目需要提示语音,车牌号码显示等。

5)                      号牌自动识别功能

系统可自动对车辆牌照进行识别,包括车牌号码、车牌颜色的识别。在实时记录通行车辆图像的同时,还具备对符合“GA36-92”(92式牌照) 、“GA36-2007”(新号牌标准) 、“GA36.1-2001”(02式新牌照)标准的民用车牌、警用车牌、军用车牌、武警车牌的车牌自动识别能力,包括2002式号牌。同时系统支持识别黑、白、蓝、黄、绿五种车牌颜色。

6)                      车辆信息记录

车辆信息包括车辆通行信息和车辆图像信息两类。

在车辆通过出入口时,系统能准确记录车辆通行信息,如时间、地点、方向等。牌照识别系统能准确拍摄包含车辆前端、车牌的图像,并将图像和车辆通行信息传输给出入口控制终端,并可选择在图像中叠加车辆通行信息(如时间、地点等)。

可提供车头图像(可包含车辆全貌),在双立柱方案下,闪光灯与摄像机分离双柱安装时拍摄的图像可全天候清晰辨别驾驶室内司乘人员面部特征。单立柱方案时抓拍摄像机与闪光灯安装在同一根杆子上。

系统采用的抓拍摄像机,具备智能成像和控制补光功能,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如雨雾、强逆光、弱光照、强光照等)下和夜间拍摄出清晰的图片。

7)                      数据管理

过车数据自动上传中心,由中心集中存储和管理,支持前端数据缓存以及断点续传。

8)                      数据查询、统计

可查询通行信息、报警信息、场内车辆、操作日志、设备状态等信息并输出完整的数据报表。

9)                      报警功能

当系统识别出来的车辆车牌不符合条件时,或者车牌在黑名单库时,系统自动报警,提示工作人员进行检查,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报警联动方式,如预览通道切换、报警输出、软件提示、LED显示等。

四.1.5       人脸抓拍子系统


四.1.5.1       系统概述

在重点场所或者主要通道设置人脸卡口专门针对各类重点场所进出人员进行人脸抓拍、人脸特征的提取和分析识别可以帮助管理部门快速人脸检索、定位黑名单布控,找出人员的活动轨迹识别出嫌疑人员。是视频分析、运动跟踪、人脸检测和识别技术在视频监控领域的全新综合应用

四.1.5.2       架构设计

系统由前端人脸数据智能采集系统、中心人脸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组成。通过本系统的部署,可以对进出人员、内部流动人员进行比较好的管控和留底,并在案件侦查和事件研判中发挥巨大作用。

D:\海康工作\【吴裕乐】\02-方案设计\04-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设计稿\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V1.0评审稿\png\人脸抓拍系统架构示意图.png

图15.                      人脸抓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四.1.5.3       前端部署设计

针对具体人员卡口监控点位的实际情况,摄像机部署于监控立杆,网络传输设备、光纤盒、防雷器、电源等部署于室外智能机箱。前端部署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img13

图16.                      前端部署架构示意图

四.1.5.4       前端部署要求

四.1.5.4.1       安装环境要求

人脸识别准确率受前端设备安装位置、现场光照如过暗、过亮)等因素影响较大,为保证人脸抓拍单元采集效果,对环境要求建议如下:

Ø                      选择合适监控点人员通道安装环境,以确保人员具有唯一的通行方向,抓拍到该方向上经过人员的正脸;

Ø                      目标区域周围漫反射,无闪烁,光照不低于100Lux,人脸区域光照均匀,无明显高光或反差,前端设备应避免强光直射或逆光安装,若需逆光安装,则应降低人脸区域对比度;如果现场的光线不满足上述任意一条要求,应通过遮挡光线或者补光的方法优化现场的光照条件。

四.1.5.4.2       人脸抓拍单元安装要求

人脸抓拍单元安装位置要求如下:

Ø                      设备设在通道正前方,正面抓拍人脸,水平方向偏转角度应<10°,越小越好;

Ø                      设备安装需具有一定俯视角度,避免一前一后人员经过通道时后方人脸被遮挡,垂直方向俯视角度α=10±3°;

Ø                      抓拍图片中要辨清人脸细节,要求人脸覆盖的像素大于120像素点,针对200像素的摄像机要求人脸检测位置的实际宽度V≤2.5米,600万像素的摄像机要求人脸检测位置的实际宽度V≤4.2米;

Ø                      人脸抓拍单元镜头至人员通道出入口中间空旷、无遮挡。

img14

图17.                      人脸抓拍单元安装示意

不同的人脸抓拍单元监控宽度监控距离、镜头焦距、架设高度之间的计算方式如下:

Ø                      镜头焦距:img15   靶面1/1.8";

Ø                      设备架设高度img16

Ø                      D为监控距离

Ø                      头部以下高度考虑平均值,取1.5米;

Ø                      α为摄像机俯视角度,建议俯视角度为10°±3°。

人脸抓拍单元监控宽度监控距离、镜头焦距及架设高度查询表如下:

表1                      人脸抓拍单元安装条件查询表

监控宽度V(米)

监控距离D

(米)

镜头焦距f

(mm)

架设高度H(米)

俯视角α(度)

2

3.3

8

2.3

10°±3°

2

5

12

2.6

10°±3°

2

6.7

16

2.9

10°±3°

2

10.4

25

3.5

10°±3°

2

14.6

35

4.3

10°±3°

2

22.9

55

5.7

10°±3°

2.5

4.2

8

2.4

10°±3°

2.5

6.3

12

2.8

10°±3°

2.5

8.3

16

3.2

10°±3°

2.5

13

25

4

10°±3°

2.5

18.2

35

4.9

10°±3°

2.5

28.6

55

6.7

10°±3°

4.2

6.4

12

2

10°±3°

4.2

10

16

2.3

10°±3°

4.2

14.2

25

2.7

10°±3°

4.2

16.4

30

3.0

10°±3°

四.1.5.4.3       配套辅助设施设计

1)                      监控杆件

人脸抓拍单元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采用立杆/壁挂/吊装/抱箍方式安装,其中壁挂、吊装、抱箍安装通过人脸抓拍单元配套的支架实现立杆安装需根据现勘情况考虑地质、基础、型、材质、焊接工艺、表面处理及杆体颜色等进行设计,立杆应牢固,不歪斜,制作要美观,其顶部应做防水帽,应有较高强度,抗台风、防摄像机抖动、防攀爬、防腐。

2)                      落地式机柜

前端人员监控点附件设计落地式机柜,内置配电模块、防雷模块(电源、信号二合防雷,防感应雷、盘盘、接地铜牌、散热风扇,便于人脸抓拍单元供电,提供防雷措施同时,机柜内应预留传输网络设备安装空间,若监控点重要程度较,可在机柜内配置对应的UPS,确保外部供电故障的情况下,设备能正常运行

3)                      防雷接地

室外立杆上设计避雷针,避雷针采用不小于φ25㎜的圆钢,并和立杆一次成型,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立杆防雷接地电阻10Ω接地网布置依据地形进行设计立杆的基础由钢筋网+混凝土构成,用四根Ф50毫米的钢管或50×50×5mm的角钢制作接地极,同时用镀锌扁钢把四根接地极焊接形成接地网的一部分,接地网与法兰盘进行焊接,钢管或角钢需经过热镀锌工艺处理,以加强抗腐性能和其导电性能。当土壤电阻率太高而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垂直接地极+减阻剂的方法,促使接地网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四.1.5.5       功能设计

四.1.5.5.1       人脸动态比对预警

支持导入户籍或常住地在当地的吸毒人员、在逃人员和前科人员、以及其他本地管控人员的人像照片及信息(包含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家庭住址、人脸照片等信息),实现对上述人员的提前布控(可按照时间、地点、布控等级、相识度报警阈值等信息,对人员进行布控)。系统可对前端抓拍的人脸与布控库进行实时比对,当抓拍人脸与布控库的人脸相似度达到设定报警阀值时,系统进行实时自动报警。

E:\06-解决方案库\03-方案库\26-公安人员卡口系统解决方案\参考资料\人脸检索系统成功案例_处理后\人脸素材处理后\实时报警主界面.png

图18.                      人脸动态比对预警功能示意图

四.1.5.5.2       特征搜人

系统可对前端回传的抓拍数据进行建模、存储,建立海量人脸特征数据库,并支持根据性别、年龄段、是否戴眼镜等特征,以及抓拍时间、地点等信息对卡口抓拍人员进行快速搜索。

img18

图19.                      特征搜人功能示意图

四.1.5.5.3       人像轨迹查询

输入一张人脸照片(证件照或治安监控截取的清晰人脸图片),可在海量人脸抓拍库中,根据人像特征点比对算法,检索出与其最相似的人员,按照相似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并显示其被抓拍的地点与时间信息,从而帮助管理部门快速锁定活动轨迹。

img19

图20.                      人像轨迹功能示意图

四.1.5.5.4       频繁出现分析

根据抓拍时间段、抓拍卡点位置在海量人脸抓拍库中,按照相似度条件进行碰撞比对,查找出该时间段、位置出现的相似人脸,从而分析活动异常的人员,以及时发现嫌疑人案前踩点会频繁出现等特征行为

img20

图21.                      频繁出现分析功能示意图

四.1.5.5.5       区域碰撞分析

对于指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范围,在海量人脸抓拍库中,按照相似度条件进行碰撞比对,查找出设定时间内,在上述多个区域抓拍卡点位置出现的相似人脸,从而快速确认锁定可疑人员,为连环案、类案等串并案分析提供关键线索。

img21

图22.                      区域碰撞分析功能示意图

四.1.5.5.6       身份鉴别确认

输入一张人脸照片(前端抓拍的人脸照片或治安监控截取的清晰人脸图片),可在静态人脸特征数据库中(通过导入常住人口库、暂住人口库的照片及人员身份信息建立),根据人像特征点比对算法,检索出与其最相似的人员,按照相似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帮忙管理部门快速锁定不明人员的身份信息。

img22

图23.                      身份鉴别确认功能示意图

四.1.5.5.7       身份比对查重

系统支持针对常住人口库、暂住人口库、身份证库等进行人员信息的N:N方式比对检索,找出重复办理身份证、户籍、暂住证等人员的名单。

同时系统可通过将普通案件嫌疑犯的人脸照片和在逃库中的在逃人员进行碰撞比对,帮助民警快速确认该嫌疑犯涉及其他案件的可能性;或针对全国在逃人员库进行人员信息的N:N方式比对检索,为政法机关在逃清网等行动提供关联线索。

查重结果通过图形化显示,方便人工对排查结果进行核实。

img23

图24.                      身份比对查重功能示意图

四.1.6       车辆抓拍子系统

四.1.6.1       系统概述

根据乡镇(街道)、村(社区)路网环境、治安形势特点发案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布点规划,结合“防控圈+防控口的布点模型,通过灵活配置卡口前端感知设备,织密基于车辆卡口的防控实现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及行人的实时监控

四.1.6.2       架构设计

智慧监控单元负责完成道路断面的高清视频图像采集、编码、压缩及图像上传,同时完成对机动车的信息采集、识别、分类上传,包括车辆照片、车牌号码与车牌颜色等,主要由智慧监控单元补光灯组成。车辆抓拍系统组成示意详见下图其中光纤收发器为传输网络组网设备。

D:\海康工作\【吴裕乐】\02-方案设计\04-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设计稿\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V1.0评审稿\png\车辆抓拍系统架构示意图.png

图25.                      车辆抓拍系统组成示意图

智慧监控单元低照度一体化高清摄像机组成,内置目标检测与特征识别算法,具备图像采集、机非人检测、车辆特征识别等功能,支持SD卡前端存储。

四.1.6.3       前端设计

依据XX路网现状,以双向6车道为例,进行智慧监控单元布局模型设计。

Ø                      每2个/3个车道配置1台智慧监控单元,用于分析3车道内的过往车辆,并对5-6车道进行监控,其中车辆捕获、车牌识别、车型识别、车身颜色识别等关键技术均集成于智慧监控单元

Ø                      每个车道配置1台补光灯作为辅助光源,夜间亮度较差时,实现环境补光,有效提高夜间图像显示效果和标识标线显示效果

Ø                      每个微卡口监控单元配置1根46米的监控立杆,挑臂伸出13米,微卡口监控单元架设在挑臂上,距离立杆轴心13米的位置,与道路行车方向倾斜一定角度(不超过30º);

Ø                      每个卡点配置1架落地式机柜,安装于立杆的适当位置,机柜内安装配电设备、防雷设备、安装支架和线槽,并具备维护电源插座

四.1.6.4       功能设计

四.1.6.4.1       道路全断面视频监视

在满足系统应用环境要求的条件下,单台智慧监控单元能够在保证视频检测分析区域对像素点要求的同时实现对整个道路断面的监控视场全覆盖,综治中心可实时调看智慧监控单元的高清视频图像。

四.1.6.4.2       全天候高清视频录像

智慧监控单元在进行机动车抓拍的同时还能够提供一路全实时的高清视频流,视频流传输至综治中心进行录像存储。

四.1.6.4.3       机动车通行记录抓拍

系统能够对通过智慧监控点视频检测分析区域(临近智慧监控单元的2-3条车道)的机动车进行自动记录,抓拍1张照片并生成一条机动车通行记录。

四.1.6.4.4       机动车车牌识别

系统通过机动车号牌定位、字符切分、字符匹配和图像预处理实现号牌自动识别功能。可识别“92式”“02式”民用车牌和军车、警车等特殊号牌,可以识别车牌颜色。系统可以识别蓝、黄、黑、白、绿五种号牌颜色,并可根据不同的号牌颜色区分车辆类型。

四.1.6.4.5       视频标签自动叠加

系统自动将车牌号码、车牌颜色等车辆特征属性信息的识别结果以视频标签的形式叠加到录像视频流中并与抓拍的图片进行关联。

四.1.6.4.6       录像视频及图片快速检索

用户可根据车辆号牌、车牌颜色等车辆特征属性信息结合通行地点、通行时间进行精确或模糊条件查询,快速检索定位到所需关注的对象的录像视频及图片。

img25

图26.                      录像视频及图片快速检索功能示意图

四.1.6.4.7       图像防篡改功能

系统记录的原始图像信息具备防篡改功能,避免在传输、存储、处理等过程中被人为篡改。

四.1.6.4.8       网络远程维护功能

智慧监控前端子系统预留了时间校正接口、参数设置接口、运行情况的诊断接口和恢复接口,可对前端设备进行设置、调试及维护。管理员可以实时查看前端设备的运行状态。可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维护、远程设置和远程升级等功能。

四.1.7       信息卡口子系统

四.1.7.1       系统概述

信息卡口是一套集智能终端信息采集、虚拟身份采集、人员轨迹、真实身份研判、策略布控报警的大数据分析系统。部署精确化、监控网格化,形成一张“天罗地网”,网罗通过WiFi的上网行为信息,构建人员身份信息库。

基于物联网技术,并与视频相互配合,为管理部门提供更多的研判和管控服务(网格化管理、集体事件人员批量锁定等

四.1.7.2       架构设计

D:\海康工作\【吴裕乐】\02-方案设计\04-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设计稿\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V1.0评审稿\png\信息卡口系统架构示意图.png

图27.                      信息卡口系统架构示意图

四.1.7.3       功能设计

1)                      选取碰撞

地图上框选多个区域,选定每个区域对应时间范围,系统自动计算MAC碰撞结果对碰撞结果提供可信度分值。

2)                      轨迹分析

轨迹分析模块支持根据终端MAC虚拟身份、车牌分析轨迹。输入条件,选择时间段,查询在该时间段内被设备采集到的轨迹路线

3)                      综合查询

提供多维度、多条件查询方式。可进行MAC信息周边热点、虚拟身份信息的查询工作。查询的结果可进行多种关联查询。

4)                      终端布控

目标MAC或者目标虚拟身份进行布控,支持布控新增、布控撤销、布控模板下载、布控导入、布控修改及布控记录查看功能告警支持系统提示框和短信提醒。

5)                      统计分析

提供完善的数据统计功能,根据业务需求分布提供系统总体统计信息、终端MAC采集数TOP10、虚拟身份采集数TOP10、终端MAC采集排名、虚拟身份采集排名

四.1.8       报警联防子系统

四.1.8.1       系统概述

在室外安装报警柱在室内安装报警盒,在楼道、拐角处、大厅内等场景安装报警箱。

四.1.8.2       架构设计

D:\海康工作\【吴裕乐】\02-方案设计\04-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设计稿\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V1.0评审稿\png\报警联防系统架构示意图.png

图28.                      报警联防系统架构示意图

1)                      社会资源一键报警设备

在火车站、广场、学校、医院门口、医院楼道、商城门口、街道、景区、公共汽车站等场所安装一键报警柱和报警箱,通过有线或者3G/4G无线传输方式与管理中心进行通信,若报警位置存在监控设备,报警发生时会通过预设方式自动调用视频或声音信息进行报警复核,并触发录音录像。

2)                      中心平台

报警人主动触发报警按钮后,系统自动弹出前端画面,联动前端设备在电子地图中具体位置(城市街道、编码、安装地点),同时联动到警号产生报警,并与前端报警点实现双向语音对讲,在综治中心予以全程录像录音,为报警事件提供有力的证据。中心平台支持视频预览和回放功能。当中心管理平台查看到有异常现象时,可对报警点进行威慑喊话,起到主动预防的作用,以及对前端点位广播。

四.1.8.3       功能设计

1)                      监控功能

一键报警产品是一种新型的主动防御式视频语音紧急求助设备,产品集成高清彩色摄像头,采用了H.264的视频压缩标准,摄像头支持低照度,在黯淡的环境下依然呈现彩色高清图像,在夜间可实现红外滤片自动切换,实现真正的日夜监控。

2)                      双网口

设备支持双网口,一键报警设备可以同时接入综治网和公安网,既满足综治中心的需求又满足110接警中心的需求。

3)                      网络协议

设备支持多种网络通讯协议,如TCP/IP、SNMP、SIP、RTSP。

4)                      抗丢包

设备支持网络自适应、音视频自适应能力,在网络丢包的情况下,实现音视频低延迟。

5)                      拾音、扬声功能

设备内置30W全频段优质扬声器和拾音器,采用了防破音技术,无论是对讲还是广播,声音响亮清晰。

6)                      防尘、防水设计

一键报警设备多数装在室外,因此做了防尘、防水设计,防尘防水等级IP65。

7)                      防爆设计

产品采用了防爆设计,防爆等级为IK10,使产品在户外环境能很好的使用,不易被破坏。

8)                      自恢复防雷设计,方便维护

内置110KV防雷器、自恢复空气开关。防雷器防止雷击导致设备损坏;自恢复空气开关能在设备异常时过流过压时保护设备,也可在防雷器损坏后起到一定的防雷保护功能;如果过流过压属于偶然现象,自恢复空开能自动恢复,免除设备发生跳闸后需要前往设备端打开空气开关的操作,极大减低维护工程量。

9)                      广播、对讲、联网

支持中心呼叫前端报警点实现远程信息发布、支持警灯定时开闭、支持双向语音对讲等功能,可实现公安110联网,实现第一时间报警求助,并联动案发现场周边监控点录像。

10)                      空间冗余设计

报警柱设备空间做了冗余设计,可以在柱体里面放置交换机、警棍、医疗箱、手电筒等设备,满足突发事件应急的需求。

11)                      接警能力

一键报警设备满足了应急接警的需求,在警力不变的情况下为社会提供更快捷、更有效的服务,并有效的震慑犯罪份子、安定民心,为社会的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1.8.4       传输设计

设备通过有线网络或者3G/4G等通讯方式,将报警传输至综治中心。对于有线网络通信,如果传输距离比较远,可以采用光纤传输。在报警点使用100M交换机接入,在综治中心使用核心汇聚交换机接入。

四.1.9       移动巡防子系统

四.1.9.1       系统概述

网格管理员、志愿者、社区民警是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力量,主要从事“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应急救助服务。本系统提出的移动巡防就是将综治信息化应用从办公室电脑延伸到巡防力量“掌面”上,从而提高移动巡防的工作效能。

四.1.9.2       架构设计

D:\海康工作\【吴裕乐】\02-方案设计\04-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设计稿\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V1.0评审稿\png\移动巡防系统架构示意图.png

图29.                      移动巡防系统架构示意图

移动巡防子系统主要包含两个模块:执法记录仪模块与智能终端模块。

执法记录仪模块:利用执法记录仪终端实现执法现场的高清视频和音频取证,运用自动存储终端机实现影音资料的压缩和海量存储,通过中心应用管理平台实现各级应用管理以及音视频资料的远程调阅、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等综合应用功能。

智能终端模块智能终端设备应集成对讲、拍照、录音功能,减轻巡逻人员在接处警、巡逻防控中的装备负担,使用方便。智能终端可内置APP应用,通过与其他信息系统等内部系统的对接,从而获取相应数据,实现移动业务应用,如人员查询、业务办理等。

四.1.9.3       功能设计

四.1.9.3.1       媒体管理

媒体管理模块是管理采集站上传和归档的媒体信息,可对执法记录仪上传至采集站的媒体信息进行检索、查看、播放、预览、下载、归档、编辑及删除等操作。

四.1.9.3.2       多媒体交互

智能终端配合使用多媒体交互平台,能够使指挥中心和现场巡逻人员的交流全面图像化、可视化,以视频、声音、地图、图片、文本文字等多媒体方式呈现。减少指挥人员和任务执行人员对设备的操作,减少操作人员的文字输入、查询等操作,多终端内容实时同步,如同当面实时讨论。

指挥中心可对信息进行捕获、标绘、广播共享,便捷、实时、智能。现场警力只需要使用移动终端语音请求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即可把查询到的数据共享给现场移动终端,或者指挥中心直接把重要信息共享给现场移动终端,终端不需要操作即可看到需要的资源。

四.1.10       信息发布子系统

四.1.10.1       系统概述

广场、大厅、公园等公共区域需要进行各种不同的信息资讯发布推送,让群众更直观、更容易的获取自己关注的信息。信息发布系统可以发布文字、视频、图片等内容。在公共区域的过道或者墙面设置信息发布一体机设备,同时进行政策宣传片、天气温度、滚动文字的播放,实现全方面、多形式的信息发布体系。

四.1.10.2       架构设计

信息发布系统是利用信息发布屏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类多媒体信息全方位展现出来的一种高清多媒体显示技术。它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综合性电子信息技术,能够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强大的交互性。信息发布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管理平台、播放终端和传输网络。

D:\海康工作\【吴裕乐】\02-方案设计\04-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设计稿\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V1.0评审稿\png\信息发布系统架构示意图.png

图30.                      信息发布系统架构示意图

1)                      管理平台

管理软件安装于信息发布服务器上,具有资源管理、播放设置、终端管理及用户管理等主要功能模块,可对播放内容进行编辑、审核、发布、监控等,对所有信息发布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

2)                      播放终端

通过播放终端接收传送过来的多媒体信息,将画面内容展示在各种显示设备上,可提供较高质量的播出效果以及安全稳定的持续播放。

3)                      传输网络

传输网络是管理平台和信息发布屏之间的信息传递桥梁,可以利用已有的网络系统,无需另外搭建专用网络。信息发布系统支持WLAN、LAN、WIFI、3G、4G等多种网络传输方式。

四.1.10.3       功能设计

1)                      周期播放

可按月/周设定循环播放,可单独设定周期内每天的播放时段。同时配合定时开关机、时段音量控制,既可进行信息发布又不至于打扰受众休息,引起反感。

2)                      定时播放

可根据需要自由设定节目播放的具体日期区间与时间段组合可对不同的广告受众进行定时的广告投放,或特定提示、常规信息播放等。

3)                      间隔插播

每隔一段时间固体播放几个节目,常用于党规党纪宣传。独占节目插播:在周期播放、自定义播放方式中,可选独占节目选项,即为设置的时间内只播放该节目,也可由外部人员控制触发,可用于紧急信息广播、温馨提示,常规信息播报等

4)                      分组播放

不同终端,进行区域分组,每组内容可以播放同样的内容,不是组播放不同内容。

以上几种播放方式组合,不同终端播放不同的节目内容,不同的时间段可播放不同的节目内容(分黄金时间与非黄金时间)。这样使播放的节目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大大提高关注度。

四.1.10.4       优势特色

1)                      信息传递更加生动高效

与传统的印刷、网站通知、广播等信息传递形式相比,信息发布系统可以传播多种媒体信息,如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使得传递的信息变得更生动、人性化,易为广大群体所接受。

信息发布系统可储存大量的信息,传送信息的质量与精确度远超过其他媒体,并能根据需求及时更新信息,因此及时有效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信息发布需求。

2)                      播放内容丰富

信息发布系统支持同场所不同终端播放不同内容的分组功能,同时,系统还支持动态分屏技术,将整屏分割成不同窗口,在互不影响的前提下,不同窗口播放不同的信息,让播放内容丰富化。

此外,系统还可任意编辑节目单,通过网络传输节目单等,满足各类型节目定制需求。

3)                      画面清晰稳定

信息发布系统播放终端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支持DVI、VGA等多种输出方式,可使播放终端的画面画质更稳定、流畅、清晰。

信息发布系统拥有稳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对比同类产品,设备体积和功耗更是大大降低,播放更加稳定。

4)                      播放方式灵活

信息发布系统可以采用定时播放、垫片播放、周期播放、间隔插播、分群组播放等多种播放方式,不同终端播放不同的节目内容,不同的时间段可播放不同的节目内容,这样使播放的节目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大大提高关注度,方便、快捷的形成大范围的信息发布效果。

5)                      高度集中控制

信息发布系统通过网络将管理平台与播放终端连接,并对所需播放的广告内容进行编辑处理,然后通过网络发送给系统内各个播放终端,从而实现大范围多个视频播放终端的信息发布。

此外,系统通过用户权限管理、节目审核及加密,能够控制一切非平台审核通过的节目在终端上播放,有效控制信息内容的安全发布。

6)                      运行更有保障

信息发布系统支持远程设置终端的开始播放/停止播放、定时开关机、连接中心服务器设置、流媒体播放、紧急信息插播、固件升级等,便捷实现终端的远程控制及维护。

管理人员可实时监控各播放终端当前播放的节目、插播消息、播放日程安排、终端在线状态显示、终端状态反馈、终端播放内容。同时支持播放日志、下载日志、系统状态日志等查看,确保播放内容的正常安全。

四.2       典型场景布建

基于实际情况本方案把典型场景分为:村(社区)出入口、重点场所及周边、公共区域、楼道单元门、数字家庭、村(社区)道路、矛盾纠纷调处室、村(社区)综治服务大厅。采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辅助管理部门做好基础服务管理工作

四.2.1       村(社区)出入口

村(社区)出入口主要包括车辆出入口和人员出入口两大类型

为了对进出村(社区)的人和车进行有效管控,应在所有出入口处安装人员通道控制设备或车辆出入口控制设备配套安装摄像机,实现对进出人员和车辆全方位监控、车过留痕、人过留影,便于管理人员掌握出入口的整体情况

四.2.1.1       人员出入口

人员出入口管理有效防止未授权人员随意进入村(社区)内部,确保内部安全、不被打扰。通过人防和技防结合实现有效的人员管控,且有利于出入口的清晰分流管理。

Ø                      人员闸机现场安装效果:

img30

图31.                      人员闸机安装效果图

img31

图32.                      人员闸机安装效果图

img32

图33.                      人员闸机安装效果图

Ø                      人员卡口安装示意图

img33img34

图34.                      人员卡口部署示意

Ø                      人员卡口抓拍效果示意图:

img35

图35.                      人员卡口抓拍效果示意

四.2.1.2       车辆出入口

车辆出入口分为进口和出口

1)                      车辆进口

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放行规则(自动放行或确认放行),系统自动识别车辆类型(固定车,临时车,布控车)后处理,通过白名单管理自动放行准入车辆,黑名单车辆进行限入并报警,同时所有信息可实时上传

2)                      车辆出

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放行规则(自动放行或确认放行),系统自动识别车辆类型(固定车,临时车,布控车)后处理,原理同上,所有信息可实时上传

Ø                      现场安装效果:

img36

图36.                      车辆出入口安装效果图

img37

图37.                      车辆出入口安装效果图

img38

图38.                      车辆出入口安装效果图

四.2.2       重点场所及周边

重点场所及周边主要包括城乡接合部、学校、医院、大型商业区、娱乐场所,这些区域较大、路况复杂,易出现伤人事件、物品丢失、盗抢事件等。因此要做好学校、医院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杜绝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努力为群众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人防、物防、技防三者结合全天候24小时记录来往车辆和行人信息,为基层治安综合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视频监控

根据重点场所及周边应用场景的监控需求,选择不同类型或者不同组合的摄像机,可以选择固定枪机与球机搭配使用、交叉互动原则,以保证监控空间内的无盲区、24小时全覆盖。

img39

图39.                      重点场所视频监控示意图

2)                      信息卡口

在重点场所及周边精确化部署智能采集设备,收集一定范围内人员使用WiFi的上网行为信息、获取其MAC地址(虚拟身份等)、形成人员轨迹、通过一系列大数据分析构建人员身份信息库。

img40

图40.                      重点场所信息卡口示意图

3)                      人脸卡口

在重点场所或者主要通道设置人脸卡口专门针对各类重点场所进出人员进行人脸抓拍、人脸特征的提取和分析识别并将数据送入后端人脸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实现人脸动态比对预警、人员轨迹分析追踪、人员身份鉴别查询等功能。

img41

图41.                      电动扶梯通道人员卡口部署示意

img42

图42.                      商业区出入口人员卡口部署示意

img43

图43.                      室内人员通道人员卡口部署示意

img44img45

图44.                      人员卡口抓拍效果示意

4)                      紧急报警

针对重点场所及周边紧急事件突发,推出报警联防系统,可尽量避免报警不及时,警讯传播速度慢,警力集中速度慢,错过了化解紧急事件的最佳时机有效解决了重场所及周边的报警需求,避免出现巡逻盲区,提高基层治安综合治理能力。

img46

图45.                      紧急报警安装示意

四.2.3       公共区域

小区广场、大厅、公园等人员集中活动的区域覆盖范围广且人员密度高。应安装视频监控设备,能清晰显示监视区域内人员活动情况。

1)                      智能监控

根据公共区域各个场景的不同监控需求,选择不同类型或者不同组合的摄像机,以保证监控空间内的无盲区、24小时全覆盖。

Ø                      枪球联动

枪球智能联动,兼顾全景看细节,同时多目标动态监控,防止人员非法聚集、捕捉特定人物细节。实现公共区域“无盲区、无死角”监控,多目标动态监控,防止人员非法聚集、捕捉特定人物细节等方面可以发挥重大作用。效果图如下:

img47

图46.                      枪球联动效果图

Ø                      鹰眼全景

鹰眼全景监控,广场、大厅、公园等公共区域情况一目了然,尽收眼底,一鹰具全。效果图如下:

img48

img49

图47.                      鹰眼全景效果图

针对广场、大厅、公园等公共区域突发性事件易发,推出报警联防系统,可尽量避免报警不及时,警讯传播速度慢,错过了化解紧急事件的最佳时机有效解决公共区域的报警需求,提高基层治安综合治理能力。

2)                      一键式报警

Ø                      一键式报警盒

公共区域安装一键式紧急求助盒子,便于群众遇到紧急情况后,能够一键式向监控管理中心进行求救,同时能进行音视频双向对讲。

img50

图48.                      一键式报警部署效果

Ø                      一键式报警柱

广场、大厅等公共活动区域建设一键式报警柱系统,具体效果图如下:

img51

图49.                      一键式报警部署效果

3)                      信息发布

广场、大厅、公园等公共区域需要进行各种不同的信息资讯发布推送,让群众更直观、更容易的获取自己关注的信息。在公共区域的过道或者墙面设置信息发布一体机设备,进行政策宣传片、天气温度、滚动文字的播放,实现全方面、多形式的信息发布体系。

Ø                      广场场景

适用与户外集群发布管理等场所,如社区广场、公园等场景。

在以前,只能通过黑板报、纸质传单等进行物业公告、消防知识、应急信息、便民服务等内容的宣传。出黑板报、打印纸质传单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相关服务信息等也难以起到及时性。有了信息发布系统之后,可以实时的对信息进行宣传,实时提醒群众。节省了人力、物理和时间,同时大大提高了宣传速度,起到了及时性、生动性等作用。

img52

图50.                      信息发布屏现场部署效果图

雪亮工程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2022年10月24日 19:43
浏览量:0
收藏